过往活动
2025.01.18 星期六
在我们围绕太阳栖居的不同时刻,音乐在连接地球和太阳之间扮演着什么角色?
2025.01.04 星期六
在自然、情感、社会与政治的风暴之中,虚构能否重述历史的沉默与档案的遗漏?
2024.08.31 星期六
养蚕不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有关过程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建立。
2024.06.22 星期六
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有幸得到Raqs媒体小组与亚洲艺术文献库的许可与支持,于本周六放映这场表演性讲座的节选片段,并邀请四位艺术从业者,围绕讲座中出现的关键词,展开对Raqs媒体小组过往实践的回应性讨论,期待生发出更多有关反档案的档案、时间形态、集体主义后的集体的思考。
2024.04.24 星期三
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邀请来自瓦扎艺术中心的菲扎·卡英古·拉马扎尼与波迪希·通巴·马孔加来到北京,与我们分享他们的行动、思考与感受。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也在回应一个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如何共同生活?我们还将在活动中放映瓦扎艺术中心于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呈现的纪录短片《Lwanzo Lwa Mikuba的故事》。
2024.04.13 星期六
MACA于春季展览“险境集”期间,策划并发起系列Voguing舞蹈工作坊“MACA IS BURNING”,首期工作坊“Voguing与Ballroom的前世今生”将从Ballroom的文化起源与风格演变出发,带领大家体验Voguing的肢体魅力以及蕴藏其中的反抗内核。
2024.01.21 星期日
人类世景象的幕布上,地球最后的稻坍缩在长江口一片拱出海面的废墟上。稻电影的稻在崇明岛没顶美术馆的驻留项目,演绎了一个加速剧情的人类世故事。
2024.01.13 星期六
在《绘画是什么?》这本书中,詹姆斯·埃尔金斯鄙弃了艺术史上通过造型与意义研究绘画的传统,其目光转向了绘画的微观物质材料与其生成方式,将绘画类比成古老神秘的炼金术。
2023.12.16 星期六
在MACA与1000小食共同呈现的为期两天的食物工作坊中,我们邀请参与者激活各自独一无二的元素知觉,以侦探般的好奇心“阅读”这一本元素小说。 特邀联合策划:1000小食(小样、严墨)
2023.11.28 星期二
受到普里莫‧莱维的小说《周期表》的启发,展览将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的元素视 为一种“媒介”物质,并由此观察元素是如何形塑着人类的技术与文化实践。
2023.11.07 星期二
“我是人;生命短暂而黑夜茫茫无边 / 但是当我向天空仰望:/ 繁星在书写点点斑斑 / 尽管不懂 我却明白 / 我同样是一种字迹 / 而就在此时此刻 / 有人也想将我破译。”
2023.10.01 星期日
我们邀请到六位表演者,他们的话题将涵盖电子游戏、田野调查、废墟探险、家族史回溯、玄幻修仙、飞碟科幻等,以迥然不同的方法使地理空间、心理空间与历史空间相互作用。
2023.09.24 星期日
游戏引擎串联起了唐山大地震后的防震棚生活、气功热时期的记忆、地脉传说、神怪叙事、被身体伤痛困扰的噩梦,以及父权结构在一个20世纪家庭内部的萦绕。
2023.09.10 星期日
可以把当代艺术(或广义上的创意文化工业)看作这样一种失重实验的场地,或者不如说,它正在演化为一个试验“反重力引擎”(与社会重力相对而言)的半开放平台——试验我们能否从中活下来,是所有与艺术相关的普通人(作为图像的接收者与转发者)的任务。
2023.08.11 星期五
沉浸其中的同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洞见新消费主义在虚拟现实时代对我们内心的深远影响,这将会是我们在这个集市中真正的收获。
2023.05.21 星期日
这些碎片组合而成的实际上是关于群体的肖像,以此向仍然活着和离世的人们致敬,也连接了记忆和爱在后疫情时代的意义。
2023.04.01 星期六
“半导体妖”的说法,一方面是指芯片工艺即将面临的速度悖论;另外也在揭示半导体产业自身的“帝国怪物”体质,即从一开始就深陷于资本财团和国家统筹的高度联合之中,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中作为“冷战遗物”仍在延续。
2023.03.18 星期六
尤利·奥罗将展示最近的项目,探索人类和植物之间的纠缠关系,以及植物作为历史和政治中的活跃因素。
2023.01.14 星期六
伴随着美凯龙艺术中心的“多物种之云”展览,特别公共项目“毡团”荣幸地邀请到伦敦大学学院人类生态研究组的人类学博士研究生杨博,结合在康巴藏区有关冬虫夏草的田野实践,为我们介绍在人类学中有关本体论、多物种民族志及植物研究的理论讨论。
2023.01.14 星期六
如同一个“物种倍增器”,“多物种之云”内部皆酝酿着混沌的边界,物种在其中混合、重组与再生,并因此获得了各自不确定的未来的形式。
2023.01.07 星期六
作为揭开美凯龙艺术中心“多物种之云”展览的特别公共项目“毡团”序幕的第一场,我们十分荣幸地邀请到人类学博士王希言为我们讲述一段有关金门地区缅甸蟒的传奇,得以和大家共同探索“多物种民族志”这一工作方法的田野实践。
2023.01.06 星期五
现在,我们将再次回到这个老会客室,在又一个深冬夜晚的聚会上,从光影、像素与文字之间潜入媒介的通道,重温近一个世纪前的1930,以及这位女士湮没在时光尘埃中隔空投送的旧梦。
2022.11.05 星期六
花园是天使降临的神恩之地,也是魅惑心智的欲乐迷宫,是栽培美德的伊壁鸠鲁学校,也是博施式的堕落天堂。中世纪梦幻诗中,主人公常在封闭花园(hortus conclusus)中坠入梦乡漫游异境,而这类封闭花园可被归入一个涵义也更广阔的地貌概念:早在贺拉斯和维吉尔等古典作家笔下就频频出现的 “乐土”(locus amoenus)。
2022.10.23 星期日
即使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落幕了,那些纷纷扬扬的论争却还没有要平息的迹象。在这个全球当代艺术的标志性场域里的发生的分歧和不平衡似乎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然而这又与我们何干?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旧可以发问:在本次卡塞尔所讨论的“本地性”、“全球南方”、“语境”和印尼策展小组Ruangrupa“谷仓”的理念在多大程度上和我们(艺术家、机构、策展人、收藏家……)有关?那些分歧和争论如何来理解?如何重思我们的“本地”?……在这个夜晚,本着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共同讨论,反思和激发我们的态度和立场。
2022.10.15 星期六
思想家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与媒介理论家威廉·弗卢塞尔(Vilém Flusser)之间存在着诸多相近之处。他们不仅都对现时代之恶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更是分别以去本原(anarchē)和无根基(groundless)这两个极具启示性的概念来进行回应。但由此也就进一步展现出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
2022.10.07 星期五
当代艺术领域已经充斥了大量和“地方”有关的专业术语,各种大小的展览也十分热衷围绕“地方”这一概念来展开讨论。以至于一度让很多人产生了错觉:觉得似乎把创作方向转向在地语境就有可能改变艺术创作同质化的倾向,最终发展出不同的方法,拓展新的语境,更迭潮流……这当然是想多了。因为在我有限的个人经验中发现当代艺术领域里的专业人士可能是最没“耐性”的一帮人,不管面临的语境多么复杂,你最好两分钟内让别人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而且越“专业”的人对他人要求的时间就越少,有的甚至听两句就会有自己的判断。这不是个人差异问题,这是一个共性。 我想把这三个没有严谨内在联系的故事通过相互观看的方式来发散性地展开讨论一些和“地方”这一话题有关的问题。比如能从“地方性”中提取出一种未被察觉到的感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吗?“地方”只有作为一种特殊性被纳入到更具普遍性的语境里吗?等等。
2022.09.25 星期日
此次“我想象天使”群展中两位艺术家郭锦泓和刘张铂泷分别从东欧艺术汲取了不同的灵感来源。通过探索对这些富含历史沧桑感的场所的过往回忆和互联网研究,我们将在开幕当天的对谈中开启一次充满遐想的旅程。
2022.09.24 星期六
在艺术家系列讲座“主格叙事学“最后一期,厉槟源将追溯和讲述他在创作中留下的种种伤疤,为我们绘制一幅不断被艺术家的身体打磨、凿刻和重塑的潇湘——没有地理的位移和疏离,这片隐藏着的个人风景深刻地连结着土地及其供给的生命。
2022.09.11 星期日
在艺术家讲座系列“主格叙事学”的第三期,邢丹文将以个人对“痛”的认识作为创作的线索,探讨疼“痛”的季节性——在个体的生命历程和社会变迁中反复地、如果不是线性地展开。透过这位女性艺术家以及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和艺术探索之路,我们将与奇异的活着的形式相遇——生活在过度开发造成的破碎场景之中,你的痛也是我的。
2022.08.21 星期日
作为艺术家讲座系列“主格叙事学”的第二期,艺术家何岸将梳理近十五年来对中国山西、意大利等地的游历和探访,考察无意识的场所的形成,和反省场所精神的丧失。
2022.08.21 星期日
“漩涡”是一个长期项目,我们将在线上与线下更新艺术家表演性讲座与专家讲座的内容。遵循在地实践与语境关系并行的基本方式,让这个非标准的艺术场所成为新的激荡、流动、聚合之地。
2022.08.07 星期日
五臟游是引导冥想系列,让意识进入我们的内臟,我们将以身体为营地去思考人与现实、自然、和宇宙之间的关系。本次冥想,方璐将和听众一起进入魄之所在地—肺。
2022.05.21 星期六
即将于5月21日推出的表演讲座“编织不可能的可能:视觉谜语和情绪废墟”中,邵纯将在40分钟的时间内利用叠加的影像拼贴综合文本叙述,在线上虚拟重构美凯龙艺术中心修道院公寓的空间。
2022.04.10 星期日
沈莘新近创作的文本《1,2,3,4》进一步探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平行书写了地质结构与个体历史的断层,并将断层喻做想象和命名未知的契机。基于沈莘的文本,美凯⻰艺术中心将举办一场表演朗读活动。
2022.02.19 星期六
花厅计划将于2月19日14时于修道院公寓推出公共活动“萌发”,作为廖斐个展“外在”的衍生项目,该活动邀请到多名来自上海不同学校的6-10岁小学生,在活动策划人段可欣的引导下,他们将与作品的互动转化为游戏,借以探索身体与物体、文字与图形的交集。
2022.01.22 星期六
花厅计划将于1月22日18时于修道院公寓推出公共活动“复调”,作为廖斐个展“外在”的衍生项目,该活动将由受邀艺术家徐立霜引导,以徒手攀爬的形式探讨人与桌子的多重关系。
2022.01.15 星期六
在1月15日展览开幕当天,我们荣幸邀请到作家路内,在展览“大象出走”策展人富源的主持下,共同开启一场对话。
2021.12.03 星期五
“花厅计划”是美凯龙艺术中心在上海的特别项目空间,位于上海复兴西路62号修道院公寓二层,是一个非营利展览、公共教育、文化交流发生的场所。
2021.09.19 星期日
影像和城市的历史是交织在一起的,城市景观可以被概念化为一种屏幕景观。作为美凯龙艺术中心数字影像委任项目“赤屏”的线下公共活动,我们邀请了艺术家、建筑师、策展人和你一起探索北京的城市空间与建筑景观。
2021.07.22 星期四
“赤屏”的最新委任作品来自艺术家张文心的影像项目“进入洞穴的两条通道”,包括《洞察之目》和《illusion》两部作品,皆以文本和影像两种书写构成。两部作品将于7月22日(周四)晚9:30在fRUITYSPACE(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13号)举办线下放映和分享活动。
2021.05.18 星期二
《经》的灵感来源于记载了上古神话地理、宇宙观和生态观的经典《山海经》。它是一部从两个方向展开的思辨虚构文本:小说以两条线索展开,其中名为“钦原”的极微飞行生物凭谋杀和交媾穿透神话地理。在另一个世界,主角则是景德镇陶艺人的儿子,她以女儿身游荡于纽约及安特卫普,手上沾满了无法溶解的泥。
2021.05.18 星期二
《山海经》中的故事、生物和生态,都指向一种万物相连、繁衍生息的宇宙观:交叉繁殖的物种、性别模糊的生命、雌雄同体的人与兽在天地间获得无差别无歧视的滋养。其中的跨物种想象力,对抗了现代性对分类的依赖,撼动了种族和性别的权力结构。《山海经》植根于一种以身体为中心表达宇宙形态的逻辑,提倡体感、体悟的认知方式和生存之道。这种认识方式使我们能够得以与自我和环境形成在现代性中丧失的亲密, 让以星球为单位的超尺度思考成为可能。在个体经验被剥夺的当今世界中,未来主人通过虚构小说《经》重写《山海经》中的故事,践行知识系统的重构。
2021.04.23 星期五
作为美凯龙艺术中心与画廊周北京合作的特别公共项目,我们邀请艺术家何颖宜为日落游荡者们搭建了一处可以在漫漫夕阳下停留、闲聊、小酌的场地。在这个绿意盎然的小丘上,人们可以通过户外屏幕观看美凯龙艺术中心的“赤屏”项目委任制作的影像。
2021.04.20 星期二
我们邀请您参加一场从模糊、疑惑、游离到融合,超越物之边界的冥想过程。 冥想的时候,宇宙事物在⾝体内渐渐蔓延展开,使得我们与万物不分你我。
2021.03.26 星期五
“赤屏”项目的首次线下公共活动将降落北京招待所俱乐部,携手Asian Dope Boys,于2021年3月26日将陈天灼的三频影像《尘埃》首映带入舞池空间,一次跨越多种媒介和空间的感官之旅。
2021.03.16 星期二
作为美凯龙艺术中心数字影像委任项目“赤屏”的线上公共活动,我们将邀请艺术家刘沁敏、音乐人思雨、策展人和艺术史学者王辛共同讨论作为全球化视觉场域的音乐录影带对于可视化集体灵魂、身份归属、社群魅力的推动与贡献。
2020.12.17 星期四
美凯龙艺术中心委任艺术家陈轴创作概念短片《骨头与篝火》,其中探讨的“我如何成为复数?”(How can I be plural?)命题亦是美凯龙艺术中心在思考自身机构定位时的持续追问。

MACA是一个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的非营利艺术机构,于2022年1月15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以一栋总面积900平方米的两层建筑为基地,MACA联合全球范围内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泛文化艺术工作者,以多形式的持续共同工作构建一处当代艺术版图上的新形态坐标。以“艺术家的工作”为导向,以跨学科的研究为根基 ,MACA试图重聚热爱艺术与信仰“当代”的群体,以回应这个处于激变之中的时代。

EN